太阳光电产业双D化(DRAM存储器及LCD面板)时代早已来临,主要来自于大陆所造就不公平的竞争环境,使得太阳光电产业杀价竞争严重,因此,中国台湾产业界必须从技术及应用端杀出重围。
从2009年金融风暴后,正值太阳光电产业仍在复苏期,大陆太阳能产业透过低价策略快速崛起,进而已成为zui大太阳能产业供应链。其间,包括欧美等业者因为无力承受大陆业者的杀价竞争,进而公开要求政府探讨反倾销议题。
大陆造就不公平竞争
德国政府从2010年大砍补助、同年法国政府除了终止部分补助外,面对系统上安装的全是大陆太阳能模块,并公开指出,政府拨预算是为了创造法国就业机会,不是帮助大陆企业。
2011年德国政府因为2010年补助下砍太多、导致产业约有1年的低潮期,使其2011年年中未再追加下砍补助,但意大利市场则在6月实行新法,针对60%成为为欧洲制(MadeinEU)的太阳能系统进行额外10%的补助,「排外条款」因应而生,市场认为冲击zui大的是模块市占*高的大陆供应链;除此之外,其它国家在后续的补助中,是否会跟进导入「排外条款」,值得关注。
上述这些动作,其实都是证实欧美产业链或政府补助走向,都在向不公平竞争做防堵,而这不公平竞争环境就是大陆所创造的,大陆政府给予大陆太阳能产业供应链林林总总、台面上及台面下的支持,例如,不论是所用的计算方式或者是政府补助支持等,大陆设备几乎没有所谓的折旧可言,在各类成本极低的情况下,达到*竞争优势。
这让大陆太阳光伏能产业几乎达到百战百胜的境界,除了资金筹措烦恼比其它区供应链业者少外,扩产积极度更是居冠,也造就太阳能产业面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。
黑心银行家破坏产业秩序
大陆政府大力支持其太阳光电产业供应链,造就不公平竞争,但是,能在短短几年内就达到明显的分野,其实还包括市场上部分的黑心银行家支持,因为考量私利而使加速不公平竞争问题浮现。
其实,在早期欧洲政府补助太阳能时,有个机制是透过银行把关,银行在供贷资金给予系统投资者时,为针对系统相关零件,包括模块品牌、其它采用零组件等进行审核,一旦符合审核条件银行才会予以贷款,即所谓的Bankable,过往可达银行认同取得融资者,都是实务经验累积好多年才得到支持。
Bankable就是银行贷款条件符合,只要拥有抵押或担保品,同样符合银行贷款条件,所以,部分大陆业者受到地方政府支持,由地方银行或政府拿不动产来做质押,随即变成可Bankable了;对大陆区域政府或银行来说,提供不动产质押非难事。部分银行之所以接受,图利与大陆银行间有更好的互动或交易。
或者,近年来在大陆政府的资金资助下,欧洲系统厂若用了大陆品牌模块,不但可以拿到具价格竞争力的模块,更因为大陆品牌模块厂同时挟带丰沃资金,支持系统客户的运行,也使得部分欧洲厂在银行端找不到充裕贷款资金的压力下、转而跟大陆品牌模块厂合作。
这也导致诸多系统案,到zui后变成是评估模块厂带多少资金来赞助,而模块的质量、价格、竞争力变成不是*重点,这些案子都快速的流到大陆业者手中。
近期产业界高喊的布建「出海口」,以确保销货出处及订单掌控,实际上,所谓的出海口,即是有效掌控太阳能系统终端的动向,但,不幸的是,过往这些由各国银行支持的出海口,其实早已变成比「本钱粗」才有立足之地的港湾,大陆业者有政府大力支持及部分业者本身财力也够雄厚,早已把出海口都占据了,台厂连想都不用想沾上边。
上述情况所造就不公平的竞争环境,早已让太阳光电产业如同步入存储器及LCD产业般,所有的业者都在杀价抢单的红海领域中沈浮,长期看来,如果不改变现况,有什么未来,实在难以想象。
新技术及应用是中国台湾产业曙光
我认为,依要做系统端布局,就如同上述所言,耕耘太阳能系统已经不是有没有富爸爸的问题,而是有没有富裕的国家在背后支持。
中国台湾业者可以依附富裕国家,像大陆市场把太阳能视为探勘新油源,把它视为是天然物资在开发,中国台湾可以用其资金为它探勘,但如果技术被取代后,就需有认知是该退场之时。未来达到Grid-Parity后,同样必须跟银行借钱建置系统,同样可能受大陆掌控。再者,中国台湾厂可以维持代工现状,像意大利设置的「排外条款」般,抵制大陆模块,让中国台湾透过为欧美代工取得生存空间,只不过,在大陆模块低价竞争下,目前看来,各国抵制都不见得可以有效争取空间。
zui后,运用新技术的突破,或新应用领域的挖掘,跳脱杀价的红海市场,找寻自己的蓝海,转变到其它应用领域,例如电子领域等,使获利空间提升,我认为,这才是中国台湾产业该积极找寻的方向。(蔡进耀口述,记者整理)
目前模块的价格,在很多地区早已达到太阳光发电及传统电价成本相当(Grid-Parity),但是需求却未有效爆发,主要即是部分黑心银行、开发商(EPC)甚致是代理商等,都要赚一手,导致于系统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,以致于需求无法有效被刺激。
就中国台湾的产业来说,目前zui大的问题是产业垂直集成不完整,以致于成本竞争力不足,多晶矽料源至今仍无法达到某种比例的自给自足;坦白说,现在再大力投入料源,恐怕也太慢了,因为多晶矽料源在2011年第4季开始,就被认定将随著新产能的快速开出,而面临供过于求的压力,价格恐怕会快速下滑。
现在投入多晶矽自制、恐怕成本竞争力远不及那些早投入者,尤其价格又被预估将继续向下,恐怕连生存空间都将受到严峻的挑战。
地址:上海市共康路1018号
:
:徐寿平
:4000155558
86-
留言:发送留言
个性化:www.chulianjia.com
:www.st5118.com
展台:https://www.chem17.com/st191617/